我在现场·照片背查包養經驗后的故事|壮美广西的一年 五彩缤纷的体验_中国网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北京编辑部来到全国各地分社锻炼、实践,在新闻一线践行“四力”,裤脚沾满泥土,双手触摸大地,向前辈们学习着去凝固新闻的瞬间,去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这14位摄影新人在2023年的摄影报道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一种年轻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中唯一的沿海地区,也是沿海地区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风靡全国的柳州螺蛳粉,也有“蓝瘦香菇”这样魔性的夹壮口音;还有黄文秀们扎根扶贫的村落、刘三姐们口口相传的山歌、白海豚们追逐嬉戏的北部湾……怀着对远方土地的深深好奇,2023年,我来到了“八桂大地”广西。

大山深处的悄然巨变

某种程度上,蹲点调研是最适合乌英苗寨的报道方式:从南宁出发,还没到传说中的乌英,两天的路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苗寨隐藏在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下高速后一路弯绕起伏,有些正在修的路格外颠簸,以前几乎不会晕车的我到后面也出现了恶心的症状。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023年8月31包養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条公路上,挖掘机正在施工。

“这条路明年就修好了,到包養时候又能缩短很多时间。”同事邦包養網哥告诉我。黄孝邦,这位备受赞誉的新华社记者,他的名字总与“蹲点调研”几个字绑定出现。邦哥看起来有点内向,酷似罗大佑的脸上时常露出腼腆的笑容。他在十多年时间里深度见证和记录了乌英苗寨甚至整个广西的脱贫之路。村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他和大人孩子打招呼、教民宿老板操作电脑、和阿婆用汉语和苗话对古诗。

2023年8月29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左)和乌英苗寨村民梁英迷走在苗寨的小路上。

当邦哥告诉我,如今能用普通话和外来人谈笑风生的苗寨妇女三四年前还完全不懂汉语、看到外人就躲,我感到了双重的惊讶:一是惊讶于她们的学习成效,二是惊讶于在不久的曾经,中国还有地方如此闭塞。归功于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各方努力办起的夜校,如今的她们能和外界自信交流、出售自家农产品获取多一份收入,也能在劳动之余用智能手机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甚至自己搞点视频创作。无论是在夜校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都看到这个迟到的学习机会给她们的脸上带去了笑容。

2023年8月30日,在乌英苗寨妇女夜校,妇女们在听老师讲课。

做亮布,是苗寨妇女一年中的大事。用蓝靛草调配成染料,经过反复多次的染布流程,前后历时数月甚至一年,最终制成闪闪发亮的苗族传统亮布。在夜校班长梁足英的配合下,我用视频记录了各步骤的画面和声音,剪出片子来显得格外宁静。拍摄间隙,站在山坡上,看村寨里满眼绿色,各家晾晒的亮布和树叶一起随风摆动,我开始羡慕她们可以用很多时间去做一件事。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蒸布。

  2023年8月31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晾晒第一次浸染后的布料。

  2023年8月31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右)在用传统亮布槌捶打布料。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晾晒还未完工的亮布。

但足英姐和我有不同的烦恼。她一边往亮布上涂抹蛋清,一边对我和另外两位来进行田野调查的大学生说:“有你们在这里我很开心,有什么不会的还可以问、可以马上教我。你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你们回去了我肯定会很想你们的。”她说着就哽咽了,嘴上在笑,泪水已经湿了眼眶。我感到惭愧:我向往的田园只是偶尔的消遣,而我习以为常的文化、科技和语言,是她在大山里四十多年的夙愿。

2023年8月30日,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给亮布涂蛋清。

所幸的是,有人在推动这一切的改变。帮助乌英修桥盖楼发展产业的驻村工作队员、坚守苗寨讲台三十年的乡村教师、蹲点记录和参与脱贫攻坚的新华社记者、每一个为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村民……所有人共同努力,走过弯路、遇过挫折,让曾经贫困闭塞的村子一点点有了自己的产业和文化项目、办起了民宿和奶茶店;曾经破破烂烂的教学点盖起了新教学楼、用上了电子教学设备,孩子们吃上了营养午餐;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变得整洁,就像孩子们每天早晨巡寨做卫生时大声喊出的口号:“我们的乌英,每天都要干干净净!”

 2023年8月30包養日,在乌英苗寨教学点,潘先锋老师在教室里上课。

  2023年8月30日,在乌英苗寨教学点,一名学生在吃午餐。

如今,在已经脱贫摘帽的乌英,从村干部到村民,每个人依然在用力地生活、做事,依然有难题需要想办法解决。但现在,没有人会与世界隔绝,没有人会和知识作对。放学后光脚玩得一身脏的孩子上课时也会乖乖坐好认真听。历史的车轮一旦开始转动,就不会停下。

2023年9月1日,一名乌英苗寨教学点的学生放学后在户外跳绳。

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2个世居民族、12个民族自治县。广西少数民族多,节庆也多。县城和乡村遍地开花的热闹歌舞,是广西人自己的音乐节;一场场活动的灯光和火光,照亮了一张张热切的面庞。

  2023年4月17日,在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群众在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开幕式上观看文艺表演。

  2023年4月20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小朋友们进行舞鹿表演迎接“三月三”。

  2023年5月8日,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观众观看田林县壮剧艺术节开幕式文艺表演。

  2023年3月8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雅仕村村民们观看妇女节文艺汇演。

  2023年6月27日,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毛南民族文化园,村民用雨伞接“福禄寿米”祈福。当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举行2023毛南族分龙节民俗活动。

广西的12个民族自治县中,包括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龙胜和隆林。三月三,我来到龙胜神秘的长发村,红瑶女性们在长发节跳起神秘的祭祀舞蹈,瑶族草药护理的一头秀发乌黑柔顺。

2023年4月22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妇女在河边梳洗长发。

而在隆林,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彝族火把节。那天中午我来到阿搞屯,午饭后在村民家的客厅小睡。迷糊之间,听到周围有嬉笑打闹声。我走出门来一探究竟,不料竟遭到了背后偷袭!很快,两个乌黑的掌印就抹在了我的脸颊和脖子上。原来节日活动这就开始了:这叫“抹黑脸”,用锅灰把人的脸抹黑表示祝福。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记者还是村民,过路的都逃不掉。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参与火把节传统习俗“抹黑脸”。

在活动现场,我体验了彝族传统习俗“打磨秋”。它像简易版的游乐园里那种固定在摇臂上旋转的飞机,离地几米高、转速飞快、没有保护措施,身手不矫健的玩不了。穿着彝族服装的男女在磨秋两端上下翻飞,腾空摆出各种姿势,尽情展现着少数民族的活力。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展示彝族传统习俗“打磨秋”。

下午,人们开始准备篝火。一个小男孩显然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强壮,不断想要参与其中承担一份工作,奈何大人们不断把他支到一旁。舞台上,几番歌舞过后是取火祭火和祭送布谷鸟的仪式,然后是配着芦笙舞的大规模露天晚餐。这期间,夜幕终于降临。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在准备篝火。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一名彝族长老在火把节取火祭火仪式上。

接下来的场面之壮观我从未见过:每家每户拿着自己的火把排队入场,成百上千的人呈螺旋状往中心的木柴处会聚,一个接一个将手中的火把投入木柴中。火光从火把顶端“滴”下来,噼啪作响,篝火越来越旺。队伍走了很久,当篝火膨胀得超出了我的想象,狂欢开始了——唱啊、跳啊、笑啊、闹啊,我的心砰砰直跳、热血上涌,只能疯狂按下快门,也不确定能否表现出充盈在空气中的热情和张力。几个少年冲进我正在发稿的小房间,我才发现这里有一口锅,他们在为抹黑脸补充“弹药”。要不是我的脸已经黑了,多半也“在劫难逃”。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将各自的火把带进篝火晚会场地。

  2023年8月10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村民和游客在篝火晚会上跳舞。

因为赶着发稿和返程,我没来得及加入人群中一起狂欢,当时觉得有点遗憾。但没有跳舞的我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无价的瞬间,这就是摄影记者角色的意义所在吧。

小tip:洗洁精用来洗锅灰有奇效,肥皂不行,洗不干净。

被抹得满脸锅灰的我。

绿水青山的生态天堂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阳光沙滩的广西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河流和近岸海域的优良水质更是广西的名片。北上桂林,我在傍晚的漓江里游泳,让身心放空;南下北海,我在清晨的银滩边冲浪,使体魄强壮。

广西之行,我最满意的一组照片是桂林户外运动的组照。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在各个有可能出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地点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以往的调研地点包養網和采访对象提供的线索下,逐个解锁滑翔伞、热气球、骑行、桨板、攀岩、深水抱石、探洞等项目的画面。在青山绿水间穿行寻觅,颇有种在游戏里收集宝藏碎片的感觉。

2023年9月5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体验动力滑翔伞。

在阳朔县的安静一隅,村庄旁的漓江支流边,一位身形健美的男子整理着彩色的桨板,为古朴的村庄增添了一抹新鲜的色彩。不一会儿来了两名游客,在老板的讲解下乘着桨板下水练习,准备沿江而下。河边,一位村民一边用棒槌敲打着衣服,一边好奇地观看着这项新兴的休闲运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在此刻擦肩而过,我按下了快门。

2023年9月6日,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划桨板,一位村民在旁边洗衣服。

在漓江另一段的一座悬崖下,我跟着两位攀岩爱好者连游带爬,来到了深水抱石的场地。这是我第一次在河里游泳,岩石的粗砺和青苔的滑腻让我感到从未与自然如此亲近过。蹲在水边的岩石上,我看着两位攀岩者灵巧地攀至悬崖中间。正值夕阳的光辉洒在水波上,金光灿灿、水波粼粼,我赶紧拍下这美不胜收的一幕。

2023年9月5日,攀岩爱好者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进行深水抱石。

只见她爬到线路终点,向水中纵身一跃,水面顿时炸开金光万丈。

2023年9月5日,攀岩爱好者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进行深水抱石后跳入水中。

他们的小狗也神通广大,不知用什么办法竟一路跟了过来,也趴在石头上安静地欣赏夕阳。完成拍摄后,我把设备放在岸边又游了几个来回,身体已经疲惫,内心却是无比的自由宁静。

青春洋溢的活力赛场

2023年,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举办,这是广西首次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赛事。作为体育摄影记者的我,也在这一年解锁了许多未曾涉足的拍摄项目:田径、游泳、手球、滑板、冲浪、攀岩、自行车、轮椅击剑……幸好有之前举行的亚运会、亚残运会、学青会、环广西自行车赛,赛事扎堆的这一年,我有了不少“以赛代练”的机会。

2023年3月26日,广东选手陈飞洁冲过终点线。她以2小时51分33秒的成绩获得2023桂林马拉松女子全程冠军。

  2023年8月21日,安徽滁州队球员王晶晶(中)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手球项目女子公开组决赛中射门。

  2023年10月1日,中国队守门员韩佳奇(下)未能阻挡对手第二次进球。当日,在杭州亚运会足球项目男子组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以0比2不敌韩国队。

  2023年10月13日,参赛选手在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二赛段比赛中骑行。

  2023年10月27日,中国选手秦本军(右)和张杰在比赛中。当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轮椅击剑项目男子重剑个人B级决赛中,中国选手秦本军以15比13战胜队友张杰,夺得冠军。

  2023年11月4日,太原市选手毛嘉思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滑板女子碗池决赛中。最终她以68.00分获得冠军。

  2023年11月10日,冠军北京队选手吴艳妮(左)在比赛中。当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田径项目大学乙组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北京队选手吴艳妮以13秒14的成绩夺得冠军。

9月、10月,我两次短暂离开广西参加亚运会、亚残运会报道。在亚残运会上,我第一次成为项目负责人报道轮椅击剑比赛,第一次体会到完整报道一个项目时紧锣密鼓的节奏,也为紧接着的学青会报道积累了经验。在学青会开幕式上,我第一次承担抢发现场照片的工作。早早占好位置后,我反复测试网络、精心调整相机参数,确保万无一失,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让我双手冰凉,好在图片顺利传了出去。

2023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开幕式上入场。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学青会的参赛者大部分是青少年,因此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青春朝气,仿佛看到了学生时代校运会上的自己。看上去比身边选手都要强壮的张馨戈也有着非凡的速度,在中学组女子100米栏夺冠后转身怒吼,十分霸气;中学组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赛后,冠军山东队的姑娘们激动地拥抱,喜悦的脸上还带有些稚气;滑板比赛,十几名少年在北海的骄阳下纵情施展绝技,看到亚运冠军陈烨赛后和队友嘻嘻哈哈相互致意,我意识到他们都只是十几岁的年纪;冲浪赛场上,皮肤黝黑的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们用浪花交流,对手之间没有敌意,只有惺惺相惜。

2023年11月10日,河南队选手张馨戈(左五)在比赛后庆祝,她以13秒54的成绩获得中学组女子100米栏冠军。

  2023年11月7日,山东队选手在比赛后,山东队以3分49秒95的成绩获得冠军。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游泳项目中学组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在广西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

  2023年11月4日,冠军广州市选手陈烨(右)与季军广州市选手郑乐谦在赛后相互致意。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在广西北海举行。

  2023年7月12日,海口队选手吴世栋(右)与郑州队选手刘琛在赛前互动。当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冲浪项目男子短板决赛在广西北海市举行。

有人说,青春是只有失去才懂珍惜的东西。然而总有人正年轻,总有热血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世界。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让心中的热血尽量晚一些冷却。

刚刚开始记者生涯的我,在广西经历了许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追台风、第一次跑突发、第一次回访报道、第一次出镜报道……这些都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带着树的绿色、海的蓝色、泥土的褐色、晚霞的粉色,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2023年7月18日,广西钦州市文峰路的一棵大树被“泰利”台风吹倒,引发交通堵塞。

  2023年9月11日,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影响,北海市合浦县普降大雨至暴雨、局部大暴雨。暴雨过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虎岭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将被褥、竹席等物资搬入安置点。

  2023年3月2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高平村平地屯的小球员们在训练中。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胡星宇

编辑:章磊、邵泽东、尹栋逊、苗梦琦(实习)

Our Best Partners: Cashwin Promotions Best Crazy Time Casinos Wazamba Live Casino SG Casino Bonus Slotspalace Tournaments Best Instant Casinos Amon Free Spins Viggoslots Casino Offers Instant Withdrawals Top No Registration Casino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